
职业教育作为连接技术与人才的关键纽带,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当下,职业院校发挥自身专业、人才、技术优势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,正变成其助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,成为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必然和双向赋能。近年来,仪征技师学院紧扣仪征市“6群8链”产业布局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以产教融合为抓手,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校企协同育人才,构建多元培养体系。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创新“引企入校”“送教入企”合作机制,与多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。在第三届扬州房车露营文化节上,学院与扬州赛德房车有限公司共建“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实践教育基地”,联合枣林湾旅游度假区推出“壹技坊”文创产品,开发“房车露营 +乡村旅游”项目,形成“技能链一产业链一致富链”闭环,带动房车销售、农副产品流通及民宿经济发展。陈集镇汽车产业政校企合作洽谈会在学院召开,三方就实训基地建设、订单培养、职工培训等达成深度合作。这种多元育人模式,为乡村振兴培养了大批留得住、用得上的本土人才,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基地赋能强实效,精准培育新型人才。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充分发挥自身的基地优势,依托专业资源开展“新农人培育计划”,2021年以来联合市农业农村局举办农村电商培训班12期,培训学员630人次,重点传授农产品直播、短视频营销等技能。2024年联合团市委、市农业农村局启动大学生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培训,引导广大青年扎根农村,在实现自身成长发展的同时,有效提升了仪征市青年新农人新媒体运营能力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。在高素质农民专项培训中,构建“理论+实操+案例”三维教学体系,2024一2025年开办乡村培训班4期,覆盖基层农技推广、农产品电商、学法用法、乡村振兴四大类型,培训学员386人次。同时,学院严格落实退役军人就业政策,2024年以来培训退役军人213人,就业创业率达91%。通过系统化培训,一批懂技术、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青年人才扎根乡村,成为振兴乡村发展的骨干力量。
聚焦产业促创新,打造乡村振兴引擎。学院紧扣乡村产业需求,组织师生开展实战化实践。汽车工程系师生走进陈集镇罗曼特斯房车企业开展电商直播,两名学生成长为行业能手,教师团队攻克房车电路箱设计、内饰改装等技术难题,推动“课堂即车间、作业即产品”教学模式落地。在特色技能培训领域,依托无人机实训基地,开展“无人机+”“机器人+”公益培训190人次,面向刘集镇学生举办无人机科普研学活动,联合仪征市科技局举办“无人机飞鹰护航·保护生物多样性”--2025年仪征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暨“童心智守青山绿水”科技科普主题活动,为青山小学160名学生开展无人机、机器人科普活动,拓宽乡村学子科技视野。这些扎根乡土的实践项目,培养出一批兼具专业技能与乡土情怀的复合型人才,他们活跃在产业发展、生态保护、科技推广等领域,成为乡村振兴的“新引擎”。